相關連結









讀書心得分享:《微易經》

郭勁甫(日碩班110級)撰

 

書名:《微易經:從可能性到現實性的過程》

作者:吳進輝

出版社:臺北市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籍呢?多數人會說它是一本古代經典,也許順帶提到《河圖》、《洛書》。對《易經》稍有認知的人,會說它是一本儒家經典、卜筮書籍,抑或是人生指南,這些都讓《易經》蒙上一層神秘又艱澀的面紗。人們對之好奇,卻又不知從何下手。儘管在網絡世代,知識與消息的傳播和流通更加便利,人們得以對此有較多的瞭解,網路上有許多介紹、影音,都能幫助我們學習,但閱讀書籍不僅可以深入玩味,亦能慢慢沉吟咀嚼,思索箇中哲理及玄妙。坊間有不少作者歸納習《易》心得之作,用來引導初學者入門,《微易經:從可能性到現實性的過程》也是其一。

    作者吳進輝,曾任中華國學易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是一位國學家、作家。本書以小品形式書寫,薈萃八十八則文字,共分四部分:一、認識自我、享受人生,二、因應變化、應對世界,三、面對困難、化解挫折,四、接受挑戰、全面升級,分別應對:自我探索、世界探索、直面困難、逆境成長。作者寫作之立意在以淺入難、生命智慧,因此隨著生命體會、理解程度不同,觀看此書也會興發不同的感受。每經過一段人生歷程、《易經》學習的階段,再回頭翻覽此書,仍有不同的體會。此外,本書採小品多篇形式書寫,觀看上更符合當代人生活繁忙的節奏,可以用「碎片化學習」模式,抽空閱讀各篇,少至兩三頁、多則十餘頁,既然暢快淋漓地遍讀,也能悠然仔細地品讀,沉浸在《易經》富含的人生智慧之中。

    本書在內容寫作上,先由作者講述人生智慧,並扣合此篇《易經》卦爻。雖由普羅大眾的視角切入,但總是觸類旁通。例如:第一部分第二十六篇〈有志氣還得有底氣〉,作者先就「志」作出闡述,其中包括字形、詞語應用,以此易懂的視角切入主題,並對於「底氣」這一來自大陸的用語作出解釋,再將其連結與扣合,使讀者瞭解本篇主旨,最後以本篇述說〈頤〉卦,用卦象來印證作者所悟之理。作者的詮釋最終連結每篇主旨,對《易經》認知甚少的讀者,也許會有部分不甚理解,但並不影響通篇閱讀及瞭解作者闡述理念,而隨著對《易經》的瞭解越發透徹,精要與脈絡也益發明瞭清晰。書名雖以《易經》為題,實則不局限於《易經》,此得益於作者豐富的閱歷、學識。書中除了涉及與《易經》較為緊密聯繫的儒家、道家、諸子學說,及中國歷代哲學,還揉合了佛學、古希臘及近代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等。是故閱讀本書,不僅能學習《易經》,還能對這些哲學、思想有所瞭解。

    本書令後學有最多體悟的是第三部分的篇章,通過精彩的舉例、剖析,將各種卦象與人生經驗進行結合,並提出精闢的闡述,不僅讓讀者們對《易經》認識越深,也讓讀者明白:《易經》是實用的、可操作的,並非空談、長篇大論。《易經》是由自然萬象匯聚而成文字、圖像,但又從文字、圖像展現成萬物、自然、人事、道理。既可從《易經》印證一切,也可從一切印證《易經》。易經存之於生活、用之於經歷、見之於天地。即使沒有深入了解《易經》、甚至未看過《易經》,但《易》道已存乎吾人心中。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