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17【學生事務】【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產業尖兵試辦計畫」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南台科技大學112年度「3月推廣教育...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辦理「碳盤查管理師班」及...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3 GiC...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國科會修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國...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轉知-台灣首府大學「第十三屆教育行政與...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樹德科大112年校務研究專題講座【經濟...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112年研究參與者保...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學實踐研究北區基地辦理「教學實踐研究...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3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高雄大學辦理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客家委員會即日起開放受理申請「112年...
- 2023-03-16:【秘書室】本校一貫道學系學士班113學年度停招規劃
- 2022-04-20:「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4月14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校長
- 2022-02-16:「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2月1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代理校長
- 2021-05-29:一貫道天皇學院因應新冠肺炎調整上課方式
- 2023-03-17:【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業年限屆滿...
- 2023-03-14:【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碩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日間部舊生註冊須知
- 2022-12-08:【教務處公告】本校111學年度第一學期休學期滿未復學之退學生名單
- 2022-08-25:【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2-06-17:【一貫道學系公告】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各學制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08:110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優良獎受獎名單
- 2022-05-09:【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棄選作業公告
- 2022-09-28:【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明道大學:『明道學術論壇』徵稿
- 2023-03-15:數位發展部「DNS公共政策研習營」活動資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徵稿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慈濟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43期徵稿公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12年度暑期大專院校學...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樹德科技大學校《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
- 2023-02-03:【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教學實踐研究區域基地計畫...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辦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學報》全年徵稿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投縣政府2023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徵選簡章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灣大學「第十九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產業尖兵試辦計畫」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南台科技大學112年度「3月推廣教育課程」招生資訊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辦理「碳盤查管理師班」及「碳資產管...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3 GiCS 第3屆...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國科會修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國內研究生出...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轉知-台灣首府大學「第十三屆教育行政與課程教學學...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樹德科大112年校務研究專題講座【經濟與文化不利...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112年研究參與者保護倫理講習...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教學實踐研究北區基地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及...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3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甄選簡章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高雄大學辦理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學習成...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客家委員會即日起開放受理申請「112年客家新南向...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明道大學「2023教育與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
讀書心得分享:《微易經》
郭勁甫(日碩班110級)撰
書名:《微易經:從可能性到現實性的過程》
作者:吳進輝
出版社:臺北市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籍呢?多數人會說它是一本古代經典,也許順帶提到《河圖》、《洛書》。對《易經》稍有認知的人,會說它是一本儒家經典、卜筮書籍,抑或是人生指南,這些都讓《易經》蒙上一層神秘又艱澀的面紗。人們對之好奇,卻又不知從何下手。儘管在網絡世代,知識與消息的傳播和流通更加便利,人們得以對此有較多的瞭解,網路上有許多介紹、影音,都能幫助我們學習,但閱讀書籍不僅可以深入玩味,亦能慢慢沉吟咀嚼,思索箇中哲理及玄妙。坊間有不少作者歸納習《易》心得之作,用來引導初學者入門,《微易經:從可能性到現實性的過程》也是其一。
作者吳進輝,曾任中華國學易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是一位國學家、作家。本書以小品形式書寫,薈萃八十八則文字,共分四部分:一、認識自我、享受人生,二、因應變化、應對世界,三、面對困難、化解挫折,四、接受挑戰、全面升級,分別應對:自我探索、世界探索、直面困難、逆境成長。作者寫作之立意在以淺入難、生命智慧,因此隨著生命體會、理解程度不同,觀看此書也會興發不同的感受。每經過一段人生歷程、《易經》學習的階段,再回頭翻覽此書,仍有不同的體會。此外,本書採小品多篇形式書寫,觀看上更符合當代人生活繁忙的節奏,可以用「碎片化學習」模式,抽空閱讀各篇,少至兩三頁、多則十餘頁,既然暢快淋漓地遍讀,也能悠然仔細地品讀,沉浸在《易經》富含的人生智慧之中。
本書在內容寫作上,先由作者講述人生智慧,並扣合此篇《易經》卦爻。雖由普羅大眾的視角切入,但總是觸類旁通。例如:第一部分第二十六篇〈有志氣還得有底氣〉,作者先就「志」作出闡述,其中包括字形、詞語應用,以此易懂的視角切入主題,並對於「底氣」這一來自大陸的用語作出解釋,再將其連結與扣合,使讀者瞭解本篇主旨,最後以本篇述說〈頤〉卦,用卦象來印證作者所悟之理。作者的詮釋最終連結每篇主旨,對《易經》認知甚少的讀者,也許會有部分不甚理解,但並不影響通篇閱讀及瞭解作者闡述理念,而隨著對《易經》的瞭解越發透徹,精要與脈絡也益發明瞭清晰。書名雖以《易經》為題,實則不局限於《易經》,此得益於作者豐富的閱歷、學識。書中除了涉及與《易經》較為緊密聯繫的儒家、道家、諸子學說,及中國歷代哲學,還揉合了佛學、古希臘及近代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等。是故閱讀本書,不僅能學習《易經》,還能對這些哲學、思想有所瞭解。
本書令後學有最多體悟的是第三部分的篇章,通過精彩的舉例、剖析,將各種卦象與人生經驗進行結合,並提出精闢的闡述,不僅讓讀者們對《易經》認識越深,也讓讀者明白:《易經》是實用的、可操作的,並非空談、長篇大論。《易經》是由自然萬象匯聚而成文字、圖像,但又從文字、圖像展現成萬物、自然、人事、道理。既可從《易經》印證一切,也可從一切印證《易經》。易經存之於生活、用之於經歷、見之於天地。即使沒有深入了解《易經》、甚至未看過《易經》,但《易》道已存乎吾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