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講座心得:桌遊創造力

廖德承(109級學士班)撰

 

  桌遊社於11月19日(五)舉辦講座,邀請許永清老師蒞臨學院,主講:「桌遊創造力」,讓我們有幸能聆聽身兼專業桌遊玩家、桌遊設計師的多年實務經驗。這次的講座課程,許老師無私地分享創造桌遊的核心條件,並且講解帶領桌遊的好方法。許老師提到,桌遊的核心有三項,分別是「類型」、「動作」和「分數」。「類型」主要由桌遊所使用的配件而分成卡牌、版圖、骰子等;而「動作」為一款桌遊在進行時需要進行的動作,如:抽卡、擲骰、配對等;「分數」則是桌遊為了結束時,所設計的遊戲目標及勝利條件。只要選出類型並結合動作,再設定目標分數,一款簡單的桌遊就誕生了!

  透過許老師的大方分享,更讓大家明白製作一款桌遊的流程圖為:主題設計→背景資料收集→遊戲機制設定→遊戲測試與遊戲機制調整的重複直到結果滿意→桌遊編輯→影印出產,就連許老師要完成此流程至少需要一年以上。老師更語出驚人的指出,臺灣桌遊設計師通常習慣預先設定好遊戲機制才想主題,這樣的設計順序容易造成玩家進行遊戲時,感覺桌遊內容和主題未能相符。因此老師認為應該先想主題再設定機制,才能更好的讓玩家們進入並了解一款桌遊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其實,一款桌遊誕生後,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能否讓玩家了解作者藉此想表達的內容,也不是遊戲能不能大賣,而是它的可玩性是否足夠,若只是為了賺錢或說故事,卻忽略了遊戲性,那它必定是失敗的。因為那並不是桌遊,純粹只是一個錢坑或者一本書。

  而老師也提出一款桌遊帶給玩家樂趣的三個核心,分別是「互動性」、「時間」和「運氣」。「互動性」能讓玩家之間選擇合作或者陷害等遊戲方向,讓桌遊進行過程不致過於呆板,而能讓彼此在遊玩中拉近關係。「時間」則是指遊戲的說明與回合時間,如果說明時間過長,會降低玩家對玩桌遊的期待感,若回合時間太久,也會讓遊戲刺激感變淡,導致遊戲越玩越無聊。「運氣」則是遊戲中最容易出現爆點和轉折的地方,能讓遊戲多出一種有趣的不確定性,可能在最後一回合讓持續墊底的玩家獲得低谷翻盤的道具,也可能在緊要關頭讓持續領先的玩家失去分數。掌握這三個核心,才能增加桌遊的可玩度,讓人回味無窮。

  聽完本場講座,可謂收穫良多,甚至迫不及待想投入桌遊創作之中。非常感謝許永清老師為大家分享桌遊創作的經驗,更引出後學其他的思考。後學感覺到,桌遊與人生似乎也有一些連結,人在育成自我人格時,也需注意根本性問題,不失道心,常存慈悲。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