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17【學生事務】【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產業尖兵試辦計畫」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南台科技大學112年度「3月推廣教育...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辦理「碳盤查管理師班」及...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3 GiC...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國科會修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國...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轉知-台灣首府大學「第十三屆教育行政與...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樹德科大112年校務研究專題講座【經濟...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112年研究參與者保...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學實踐研究北區基地辦理「教學實踐研究...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3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高雄大學辦理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客家委員會即日起開放受理申請「112年...
- 2023-03-16:【秘書室】本校一貫道學系學士班113學年度停招規劃
- 2022-04-20:「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4月14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校長
- 2022-02-16:「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2月1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代理校長
- 2021-05-29:一貫道天皇學院因應新冠肺炎調整上課方式
- 2023-03-17:【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業年限屆滿...
- 2023-03-14:【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碩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日間部舊生註冊須知
- 2022-12-08:【教務處公告】本校111學年度第一學期休學期滿未復學之退學生名單
- 2022-08-25:【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2-06-17:【一貫道學系公告】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各學制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08:110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優良獎受獎名單
- 2022-05-09:【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棄選作業公告
- 2022-09-28:【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明道大學:『明道學術論壇』徵稿
- 2023-03-15:數位發展部「DNS公共政策研習營」活動資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徵稿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慈濟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43期徵稿公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12年度暑期大專院校學...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樹德科技大學校《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
- 2023-02-03:【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教學實踐研究區域基地計畫...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辦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學報》全年徵稿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投縣政府2023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徵選簡章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灣大學「第十九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產業尖兵試辦計畫」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南台科技大學112年度「3月推廣教育課程」招生資訊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辦理「碳盤查管理師班」及「碳資產管...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3 GiCS 第3屆...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國科會修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國內研究生出...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轉知-台灣首府大學「第十三屆教育行政與課程教學學...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樹德科大112年校務研究專題講座【經濟與文化不利...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112年研究參與者保護倫理講習...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教學實踐研究北區基地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及...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3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甄選簡章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高雄大學辦理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學習成...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客家委員會即日起開放受理申請「112年客家新南向...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明道大學「2023教育與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
新任教務長與您一起學習
新任教務長與您一起學習
朱立澤教務長
許多人都知道論語全文第一句是「學而時習之」,但是您知道論語全文最後一段是什麼嗎?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後學以前帶讀經班很多次,論語常常讀不到一半就中斷,但是來到天皇學院後,研讀經典的機會增加很多,因為有課程、有師資,而且不斷有人在督促我們,感覺比以前精進許多,而透過不斷的研讀、討論與思考,感覺經典慢慢深入我們的生命中,所以經典不再只是紙張上的字句,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氣質,進而改變我們的人生,後學覺得這就是在道場學習的核心價值,也是天皇學院創校的核心理念,創造一個精進的環境,透過學習與實踐讓我們渡己渡人、離苦得樂進而身心自在,當人人如此時,人間淨土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今年二月一日後學開始接任本校教務長一職,經過一學期的磨合,後學對此職務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內容相當廣泛,從招生、報考審核、註冊、課程規劃、教學品保、學生成績到畢業資格審查等,其中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招生,其實牽一髮而動全身,若各項辦學措施都有處理好,招生自然會變得更簡單,後學試著從四個層面來說明:
一、從道場角度
學校創校的目標是培育品德高尚,具宗教修持能力之一貫道弘法佈道、道務經營與道學研究與推展之人才,然而學校要培育具有什麼專業能力的人才,才符合道場培育人才的需求,這部分需要進一步與道場溝通磨合,確認需求才知道要培養的核心能力是什麼,才能做後續的學習成效檢核,檢核之後才能從不足之處進一步修正課程內容,這是一個不斷循環修正的過程,修正的學習成效若能符合需求,道場及道親會對本校更加認同,所以這是後學努力的第一步。
二、從學生角度
本校學生來源主要是道親,包含:新求道親,道場家庭第二代及道場幹部或辦事員,所以對佛規禮節及道義經典的熟悉度及追求的深度窘然不同,另外在職場的身分也不同,有應屆畢業的年輕人,有在職工作的青壯年,也有退休的老前賢,故我們針對各自需求整理如下:
學生情況分類 |
課程需求 |
A.已退休道親基礎學習 (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
佛規禮節,了愿服務,道義經典,道務經營 |
B.年輕道親成長學習 (含就業能力訓練) |
佛規禮節,了愿服務,道義經典,活動企劃 就業學程,外語能力 |
C.幹部或辦事員精進學習 (經典及道義的研究與發表) |
佛規禮節,參訪見學,道務經營, 論文著作 資料蒐集,講綱撰寫,道義發表,學術研究 深入道義經典,弘道佈德訓練 |
D.國際弘法人才 (全方位學習及外語訓練) |
佛規禮節,活動企劃,道義經典,道務經營 外語弘道佈德能力 |
三、從畢業出路
有能力不一定有工作機會,但是學校與道場的緊密連結,為我們提供許多寶貴的畢業出路,包含道場服務及職場就業兩大區塊:
道場服務:擔任單位幹部、執禮人才、壇主及辦事員、經典道義研究發表人才、國際弘法人才。
職場就業:透過三大就業學程課程(素食健康餐飲,高齡健康照護及文化創意)提供各就業學程考照訓練,提供一貫道天皇學院、崇華雙語學校、彌勒家園、道場企業主公司等就業機會。
四、從住宿需求
招生說明期間遇到多位道親甚至非道親,表明有就讀意願,但由於個人健康、家庭照護需求及道務職責等因素無法住校,因此無法報名就讀,學院提出「返家住宿」型之配套方案,透過有條件審核通過後,另外每週安排2小時之行門學習服務課程,給以上三種情況但有意願來進修的學生,一個就讀機會以廣收有緣種子。
據說師尊在世時,有弟子向他反應:「老師啊!又有人改投其他有神通的派門去了!您只教我們渡人辦道,甚至不教我們打坐,這樣哪像修行者?」沒想到師尊淡定的回覆他:「三曹大事我也是第一次辦理,如果他覺得那裏好,就隨他去吧!」後學覺得辦學與辦道是一樣的,要明白自己的目標,明白自己的優缺點,除了有一份決心與愿力來堅持,不斷的學習與圓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抱著這樣的態度才能走得更長遠。
最近在某大學門口看到兩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與各位老師互勉,另外以作家吳淡如談到「如何累積時間的力量」這段話,與各位同學共勉:「就算沒有天分,只要你願意每天花一點時間,做同樣一件事情,不知不覺間,你就會走得很遠。」學習要有方法,更需要長時間累積,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