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26【校外活動】國立臺北大學辦理同步遠距線上課程--「Python基...
- 2023-09-26【校外活動】教育部補助智慧創新關鍵人才躍升計畫徵件須知
- 2023-09-23【校外活動】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訂於113年3月23日舉辦「2024...
- 2023-09-22【校外活動】東海大學112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3門磨課師(MOOC...
- 2023-09-22【校外活動】國立中興大學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於112年10月1...
- 2023-09-22【校外活動】臺灣網路治理論壇(TWIGF)訂於112年10月3日...
- 2023-09-22【校外活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訂於112年10月4日...
- 2023-09-22【校外活動】聖約翰科技大學工程學院謹訂於2023年10月27日(...
- 2023-09-22【校外活動】海洋永續系列課程之「海洋生物概論」及「海洋生態學」磨...
- 2023-09-22【校外活動】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112 年度產業人才投資...
- 2023-09-22【校外活動】國立宜蘭大學112年開設16門磨課師(MOOCs)線...
- 2023-09-20【學生事務】【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9-11【校外活動】【圖書館公告】「2023故宮亞洲藝術節-韓國月」及「...
- 2023-08-12:【人事室】本校增訂「一貫道天皇學院專任教師自願退休、資遣離職及...
- 2023-07-07:【秘書室公告】本校一貫道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擬規劃於113...
- 2023-03-16:【秘書室】本校一貫道學系學士班113學年度停招規劃
- 2022-04-20:「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4月14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校長
- 2022-02-16:「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2月1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代理校長
- 2021-05-29:一貫道天皇學院因應新冠肺炎調整上課方式
- 2023-09-20:【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8-01:【教務處公告】112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8-01:【教務處公告】112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3-08-01:【教務處公告】112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3-08-01:【教務處公告】112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3-17:【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業年限屆滿...
- 2023-03-14:【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碩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日間部舊生註冊須知
- 2022-12-08:【教務處公告】本校111學年度第一學期休學期滿未復學之退學生名單
- 2022-08-25:【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2-06-17:【一貫道學系公告】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9-28:【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明道大學:『明道學術論壇』徵稿
- 2023-09-26:國立臺北大學辦理同步遠距線上課程--「Python基礎程式設計班
- 2023-09-26:教育部補助智慧創新關鍵人才躍升計畫徵件須知
- 2023-09-23: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訂於113年3月23日舉辦「2024年第二十屆...
- 2023-09-22:東海大學112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3門磨課師(MOOCs)課程,...
- 2023-09-22:國立中興大學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於112年10月18日(星期...
- 2023-09-22:臺灣網路治理論壇(TWIGF)訂於112年10月3日至5日舉辦...
- 2023-09-22: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訂於112年10月4日舉辦「新興...
- 2023-09-22:聖約翰科技大學工程學院謹訂於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舉...
- 2023-09-22:海洋永續系列課程之「海洋生物概論」及「海洋生態學」磨課師(MO...
- 2023-09-22: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112 年度產業人才投資方案政策性...
- 2023-09-22:國立宜蘭大學112年開設16門磨課師(MOOCs)線上課程即日...
- 2023-09-11:【圖書館公告】「2023故宮亞洲藝術節-韓國月」及「朝鮮王朝與...
- 2023-09-07:弘光科技大學112年開設11門磨課師(MOOCs)課程開放免費修習
- 2023-09-06:【研發處公告】第八屆一貫道崇華學術研討會摘要審查通過名單
- 2023-08-21:【圖書館公告】轉知「中原大學服務學習雙月刊-112年8月號(第...
- 2023-08-19:[研發處]轉知-臺中教育大學「2023年E時代的教育前瞻國際學...
- 2023-08-19:[研發處]轉知-雲林科技大學「2023ICWVCD視覺傳達設計...
- 2023-08-19:[研發處]轉知-教育部舉辦「2023 APEC產學合作典範工作...
- 2023-08-19:[研發處]轉知-社團法人臺灣評鑑協會「2023年國際研討會」
- 2023-08-19:[研發處]轉知-國立政治大學研究倫理行政辦公室謹訂於112年9...
- 2023-08-19:[推廣教育中心]轉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2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科...
- 2023-08-19:[推廣教育中心]轉知-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2023年秋季...
- 2023-08-17:【圖書館公告】轉知高雄市立圖書館有關本館辦理「《明日的繪本-跨...
- 2023-07-20:[研發處公告]轉知-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十一期徵稿
- 2023-07-20:[研發處公告]轉知-台北區網中心(政大電算中心)112年度研討會
- 2023-07-18:【圖書館公告】轉知國家圖書館與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合作辦理「...
講座心得分享:彌勒圖像與信仰
講座心得分享:彌勒圖像與信仰
賴建攸(日碩班109級)
有幸能聽到靜宜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簡佩琦老師的「彌勒圖像與信仰-流傳與演變」講座,分享關於佛教的塑像,從佛教傳播方式來了解塑像。老師生動的教學方式,以及豐富簡報資料,聽完演講後依然有著深刻記憶。老師首先介紹:初期表現佛的形式,以轉輪或蓮花代表,找不到人形的塑像,之後經由亞歷山大軍隊帶來的希臘文化與印度文化,形成犍陀羅及秣菟羅式的佛教藝術發展,是影響後來很大的佛像雕塑形式,在貴霜王朝的領土就包含了犍陀羅(希臘式)與秣菟羅(印度式)這兩個地方的風格,並效法阿育王時代廣建佛塔、佛像,因此在這時期中的佛像大多是犍陀羅。經由絲路犍陀羅傳到了西域等地,在西漢時期進行早期的文化交流。
老師接著說明:塑像以菩薩為形象,因為剛塑像時不以佛陀為對象,用成佛前的形象如悉達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貴霜王朝更是以犍陀羅風格去塑像,則參考基礎是釋迦摩尼佛太子形象,有西方面孔的髮辮自然捲、深目、高鼻,衣飾披天衣且線條鮮明以瓔珞為裝飾,辨別菩薩時有三個方式:頭髮、冠飾、持物特徵。早期佛像相似度高,辨別彌勒可以在頭髮會紮成「∞」的髮式,左手會手拿水瓶可得知,手有持蓮花或花鬘可能觀音菩薩。
講座中也對佛缽的意涵作了詳細的講解。佛缽現為海龍王保管,當彌勒下生時由四天王獻佛撥給彌勒,正如之前獻給釋迦摩尼佛一樣,缽代表正法,當缽以去佛法漸滅缽會保管,當機緣成熟時缽會重現代表有佛承接上一個佛的法,如同世尊將袈裟交給大迦葉等待彌勒下生,彌勒出世初:先度世尊遺法中弟子,出家人及受三規五戒八齋法供養三寶者,後再度有緣,佛缽是佛教信仰中獨特的符號與象徵「正法流行佛缽存世緊密相關」。
從早期的彌勒塑像來看,大約有幾項特徵。婆羅門形象有束髮式且手持水瓶的菩薩像,碑是古老藝術形式,造像碑自佛法東傳以來,受中國傳統刊石立碑影響,與中原的碑刻傳統相結合,於是出現佛造像碑和造像題記。老師的簡報展示了單尊思惟像以佛陀太子形象,分為有馭者愛馬的結伴跏趺坐手托額成思考狀的太子,另一個是沒有馭者及愛馬的思惟像。有關彌勒的造像碑在麥積山10號洞裡,刻劃多寶佛、釋迦佛、彌勒佛為三世佛。彌勒造像碑有站姿、椅坐、交腳坐不一定有持物。敦煌石窟是保有彌勒信仰資料豐富的地方,光是彌勒就非常精釆,多達百處。老師說明了早期為什麼彌勒信仰能夠流行起來?因為彌勒菩薩的願力的關係,讓早期的佛教有相似於「淨土」的思想,受到佛授記後將來必定成佛,敦煌許多的石窟中發現彌勒塑像碑,刻劃在彌勒上生道兜率天宮修行說法為補處菩薩,之後等到時機成熟後下生到人間化娑婆為蓮花邦成為下一尊佛,推測當時人們有著彌勒信仰。彌勒經變所描述的是彌勒上生、下生兩部經,敦煌石窟大多有彌勒說法、兜率天、龍華三會等情形,敘述彌勒在兜率內院說法的情景、兜率天宮的殊勝、以及往生兜率天的修行方法,彌勒下生經則在描述彌勒下生時,天下太平,彌勒佛在龍華三會中說法渡眾的盛況,彌勒下生經,在彌勒成佛時閻浮提已經成一個淨土於人間中說法渡眾。(詳細可參考李玉珉〈敦煌初唐的彌勒經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5期)彌勒倒裝降世的故事廣泛流傳民間,現今所看到的彌勒形象為《宋高僧傳》裡的釋契此「形裁腲脮,蹙頞皤腹,言語無恆,寢臥隨處」的大肚彌勒,留有一偈「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彌勒的信仰因此在民間廣為流傳,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