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30【校外活動】【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成功大學外語中心辦理「大學雙語...
- 2023-03-30【校外活動】【教務處公告】轉知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舉辦校務研究專...
- 2023-03-30【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2023經典共讀線上講座--「楞嚴經」...
- 2023-03-29【其他公告】【圖書館公告】轉知交通部航港局編製之書籍「LIGHT...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轉知-112年度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獎勵補...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舉辦『2023 I...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臺北市立大學「112年度人體研究倫理線...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屏東大學「2023 音樂藝術與教學國際...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中華大學「2023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研究...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徵稿啟事
- 2023-03-25【招生資訊】【教務處公告】本校1111學年度各學制招生簡章
- 2023-03-23【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轉知-文藻外語大學推廣部提供英、日、...
- 2023-03-16:【秘書室】本校一貫道學系學士班113學年度停招規劃
- 2022-04-20:「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4月14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校長
- 2022-02-16:「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2月1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代理校長
- 2021-05-29:一貫道天皇學院因應新冠肺炎調整上課方式
- 2023-03-17:【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業年限屆滿...
- 2023-03-14:【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碩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日間部舊生註冊須知
- 2022-12-08:【教務處公告】本校111學年度第一學期休學期滿未復學之退學生名單
- 2022-08-25:【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2-06-17:【一貫道學系公告】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各學制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08:110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優良獎受獎名單
- 2022-05-09:【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棄選作業公告
- 2022-09-28:【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明道大學:『明道學術論壇』徵稿
- 2023-03-30:【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成功大學外語中心辦理「大學雙語教師 專業...
- 2023-03-30:【教務處公告】轉知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舉辦校務研究專題講座【運...
- 2023-03-23:【研發處公告】正修科技大學舉辦「2023生活創意與休閒運動管理...
- 2023-03-15:數位發展部「DNS公共政策研習營」活動資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徵稿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慈濟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43期徵稿公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12年度暑期大專院校學...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樹德科技大學校《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
- 2023-02-03:【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教學實踐研究區域基地計畫...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辦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
- 2023-03-30:【研發處公告】2023經典共讀線上講座--「楞嚴經」錄取學員名單公告
- 2023-03-29:【圖書館公告】轉知交通部航港局編製之書籍「LIGHTHOME:...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轉知-112年度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獎勵補助「客家學...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舉辦『2023 Intern...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臺北市立大學「112年度人體研究倫理線上教育訓練...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計畫」徵件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屏東大學「2023 音樂藝術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中華大學「2023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研究與創新研討會」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徵稿啟事
- 2023-03-23:【推廣教育中心】轉知-文藻外語大學推廣部提供英、日、韓、法、德...
- 2023-03-23:【推廣教育中心】轉知-中華民國應用商業管理協會『運動休閒行銷管...
- 2023-03-23:【研發處公告】轉知-成功大學舉辦「南區研究倫理聯盟課程」線上課...
- 2023-03-23:【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學術倫理教育演講活動
講座綜合心得
講座綜合心得
余萬益(高雄碩專班107級)
先秦儒家典籍《論語.學而》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反思當代時空背景中,是否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筆者個人體會是可以的,但要問自己「為什麼而學?」如能清楚明瞭此問題,相信在學習過程中,是興會淋漓的。
一貫道天皇學院研發長郭妍伶老師在109學年度第2學期,為了培養學生「語言與文化素養」,舉辦一系列專題講座,邀請多位專家學者來學院分享。筆者得聞此訊息後,念茲在茲,故立即選定課程和安排時間前往聆聽。3月26日的講座,主講人為侯榮芳(孟穎)老師,講題:修道三不離。侯老師熟稔三教經典,善用故事引導,以深入淺出的闡述,直探義理核心精神;且處事為人謙恭有禮,散發出《周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之風範。侯老師也是一貫道道場的點傳師,如此行儀風範,值得後學們學習。課程提出:「不離佛堂是佛寶、不離經典是法寶、不離善知識是僧寶」,「修道三不離」是道場中常研究的題目,而「佛、法、僧」是佛教所言的三寶,透過侯老師的會通與詮釋,令我們更深入其中之意涵,從更多元的角度來反思,其中也蘊藏了一個修行者的生命體會。
3月29日邀請到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黃聖松教授,講題:《春秋》人物名字綜論。黃教授治學嚴謹,引經據典,爬梳諸多資料,推論及彙整出《春秋》人物名字的考證。課程首先探討古人「取名」五項原則:信、義、象、假、類。出生時以身上字紋取名是為「信」,期許其德性而取名是為「義」,以身體特徵取名視為「象」,以物品取名是為「假」,以父親有關事物取名視為「類」。次探究「冠字」,並分享研究方法與資料如何蒐集,十分受益。
4月23日邀請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見川助理教授,講題: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研究。「民間宗教」研究具一定的挑戰性,王教授搜羅了龐大的文獻,並出版民間宗教相關史料、經卷等,幫助研究者可從珍貴的文獻中來探究,實是學術上一大貢獻。王教授學養甚佳,課中詳細述說「學術史」,並列出幾個代表人物與著作,從縱向和橫向歷史脈絡中解析,且考證了諸多經卷版本,擅長從中釐清問題,值得我們學習。
5月10日邀請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系特聘教授徐漢昌老師,講題:儒家經典詮釋方法與現代價值。課程裡可明瞭儒家經典和經學的思想內涵及脈絡。其中亦提到:孔子以「實踐」詮釋經典,此論點筆者非常認同,因「實踐」方能知行合一、內聖外王;明其體,達其用。故詮釋不只是義理上的探討,也是生命的實學。講座中也論述「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差別。徐老師指出:「孔子所謂君子儒,乃在職業上能守道義,以明道行道為主,不合則寧棄職而去。此乃孔子所傳之儒學。」在儒家經典的現代價值,徐老師則說:「揭示生命的意義、提出生活的常規、追求人際的和諧。」由此可知,儒家經典能融合於當代社會,並實踐出經典的價值。
以上專題講座,從不同專家學者的講述和問題答覆中,可學習到:經典詮釋、義理會通、提煉問題意識、研究方法、文獻分析、如何蒐集資料等,彷彿對求知若渴的學生,下了一場及時雨,滋潤了學識,增廣見聞。課後再細細品嘗及反思,或許能慢慢培養出豐厚的學養,亦可實踐於生活中,體驗一以貫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