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學習心得分享:長照組「樂齡社區照護環境規劃」課程

學習心得分享:長照組「樂齡社區照護環境規劃」課程

李珮晴(學士班107級)

 

        這堂課是由洪綺琳老師授課。老師的長照經歷非常豐富,有很多實戰及管理經驗,授課過程中熱情分享,讓同學們能有更好的學習,不僅是死板的書本教學,而是未來從事長照業實際上會遭遇的各種問題及如何解決經驗。這些多是書中所沒有的,是在照顧長者時發現到的更有效的方式。比如與長輩的溝通都需要技巧,面對失智的長輩,一般的溝通方式可能無法理解他(她)們的真正需要。

        諸多類型的長照機構雖然均是屬於照顧行動不變、身心靈障礙及老年人,但是不同的類型都有不同的照顧模式及方案,因應不同的人群以供選擇被服務方所需要的服務。像是「居家型服務」,就是將服務帶進家中,讓需要此項服務的人能在家裡獲得持續性的照顧。很多長輩因離開家不適應,這種服務方式就能讓長輩及被照顧者待在讓自己安心的地方好好休養。又例如「社區式服務」是指在社區設置一定場所及設施,提供日間照顧、家庭托顧、臨時住宿、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及其他整合性等服務,但不包括機構住宿型服務。

        根據長服法(2017)社區式長照服務之項目,包含身體照顧、日常生活照顧、臨時住宿、餐飲及營養、輔具服務、心理支持、醫事照護、交通接送、社會參與、預防引發其他失能或加重失能之服務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相關服務(第9、11條)。也因為長服法的規定將多項服務帶到社區中,讓被照顧者處於熟悉的環境,更能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及自身生活,以利當他們不再需要照顧時,康復及回歸日常時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不用重新認識環境。

        上完這門課我才發現到,原來在社區中也有這麼多方法能夠幫助需要照顧的人,不需要定居在養老院也能受到相同照顧,留在自己原本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熟悉感,且有家人陪伴在身邊,而非在養老院等著孩子一個月來見一次面,心理層面的支持力量也會更充實。像是日照中心,就好比把小孩帶去幼兒園上學一樣,放學後再接回家,也不會造成家人的照顧負擔,又能一起生活,還有家人陪伴,還能結識不同的新朋友。長照組的專業課程拓展了原本的認知,讓我知道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能讓長輩過得更舒適、安心。可惜目前還有很多人不太認識這些服務,希望能獲得更多推廣。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