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校長的話

唐宇岳代理校長撰文

 

    時間飛逝,六、七年過去,尊敬的李校長和黃副校長已經告別天皇學院,為他們在學院盡心竭力的服務畫上圓滿的榮休句號。後學仍不時懷念兩位富含智慧且時帶風趣的勸言和賜語,以及他們在學術上及校務上的貢獻。後學在此向兩位問好,及表達後學對他們的感恩,也祝福他們在道務及退休生活上能聖凡如意,道體安康!

    上天慈悲,後學首次在這季刊獻文,將後學的點滴感悟與大家分享,誠望能得到各位的慈悲指正。

    常言道,知識就是力量,此言真實不虛。唯力量須透過親証及持之以恆的實踐,方得以鞏固及靈活運用。知識,先從讀書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而來,但書中的知識必須透過思考、分析理解及親身恭行實踐和體會,才能切實地內化成功,令處於休眠狀態的真如本性得以激活,成為具意識的智慧,這也就是我們力量的源頭。因此,學習的路從來都是內向的。

    學習,就是返本之旅。學習,就是為了獲得真正內在人生的改善,這才是就讀天皇學院的真意義,而不單單只是為了追求一紙文憑以換取未來的物質改善。物質的追求,從來都是虛幻的,既不能提升自己,稍一不慎,更會令人生充滿迷茫與懊惱。

    國際知名的美國精神病學家 Dr. Brian L. Weiss 在他的一本著作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內,有以下的這兩段啟發的說話:

“ …… Wisdom is achieved very slowly.  This is because intellectual knowledge, easily acquired, must be transformed into ‘emotional’ or subconscious knowledge.  Once transformed, the imprint is permanent.  Behavioral practice is the necessary catalyst of this reaction. Without action, the concept will wither and fad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out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not enough.”

「智慧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得到的。這是因為容易吸收的知性知識,必須轉化為情緒的,或潛意識的知識才能成為智慧。一旦轉化好了,這種印象才是永久的。就是說行為實踐是必要的催化劑。沒有行動,觀念就會萎縮與褪色,理論性的知識沒有實際應用,還是不足夠的。」

“…… but this needs to actualise by experience, to make the subconscious imprint permanent by ‘emotionalising’ and practising the concept is the key …… The permanent state is reached by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It is sustained by physical behaviour, by act and deed, by practice. It is taking something nearly mystical and transforming it to everyday familiarity by practice, making it a habit.”

「…… 需要身體力行來完成,變為潛意識中永久的印象,才是關鍵所在。...... 恆久的改變是靠知識和了解、靠行動和實踐來維持的,必須把知識轉化成日常生活熟悉的智慧行為,把它變成習慣。」

    其實除了可將書本內的知識內化轉成為智慧之外,透過整個的知識轉化過程,亦可令思考及分析能力越加精良,確立及掌握是非對錯等的道德標準,令自信心、個人氣質不斷地提升,更能調伏遇事時的情緒及言行反應習慣,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生命軌道和取向。長遠而言,就是改變生命的一個絕佳模式。而整個過程中的點滴心得,也自然而然地歸納為具備意識的智慧了。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知識才華與智慧的分別。有才有智慧是為才修兼優,反之則是平庸無奇之輩。

    我們天皇學院的同學們,每一位都在這所一貫道學院裡面,按著課程規劃在進行密集的知識內化程序。因為學院的教學範圍覆蓋經典教育,這些都是現今社會中極需補給的重要課材,學院會繼續以此為教學基石來進行課程優化,務求能持續與社會的需求接軌,好讓同學們藉由內化的知識及引發出來的力量,得以與時代脈動同步並存,將道德典範實踐於社會,為我們身處的這個五趣雜居地帶入清泉。

    後學教學與校務經驗尚淺,單靠一己之力實難擔重任。後學帶著一顆真摯的心,誠邀前賢同修們同心同德協力為學院護航。我們學院同仁們團結一致,已將天皇學院的學位重新定位,並積極推展,廣招學生,積極打建天皇新學風。我們確切定位為一間積極培育能夠實踐道德典範,探研經典教義之一貫道人才宗教學院。

    與此同時,每一位同學們若也抱持著改善自己人生的大決心和自我承諾,便更能與天皇學院的辦學真意配上,他日定能為自己、為社會、為道場,發揮相助相長的協同效應。

    後學也期盼學院的各位教授與同仁們都能抱著至誠服務的心,傾力奉獻自己的優秀學養,齊心把天皇學院高舉,為上天培育更多的優才,讓道德清泉長流不息。後學在此,期許每一位如明珠般的同仁同學們,都能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