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講座報導:佛教藝術博物館──敦煌石窟

郭妍伶老師撰文

 

  五月二十三日(一)上午九點十分至十一點,本校舉辦「佛教藝術博物館──敦煌石窟」講座,邀請到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簡佩琦助理教授為我們分享其至敦煌研究時曾發生的趣聞,也帶我們理解敦煌石窟的文化脈絡。

  從臺灣到敦煌進行研究,需要承受長途勞頓,抵達中國大陸之後,須搭乘火車到敦煌,長途車程超過十五個小時。敦煌屬於絲路上的交通必經之道,從長安、洛陽到張掖、酒泉而至敦煌,從此分成數個支線,可見其重要性。也因為車馬皆至敦煌交會,故促成了文化傳播。

  透過張騫出西域的故事,王之渙〈涼州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些與邊疆相關的詩文,搭配簡老師親自手拍攝的邊塞風景照,使我們能神遊當地。簡老師在介紹其敦煌學研究成果時,提到最原始的三藏取經圖中,只有唐三藏與沙悟淨,後面則有孫悟空形象出現,然而並沒有豬八戒這個圖象在上面,點出敦煌石窟壁畫研究的價值。

  最後簡老師提到敦煌石窟壁畫具有年代跨度很大,可從北涼追溯到清代,且面積龐大又保持良好等特點。透過石窟壁畫照片,簡老師精彩的講座內容,帶領我們領略敦煌石窟壁畫的藝術之美,並讓我們發現從壁畫中可以深掘許多文創的妙點子。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