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講座心得:修辦生涯與行道人生(3)

柯良沺(碩專班107級)撰文

 

    2022年4月27日(三)10:10-11:30,由曾麒祥執行長(彌勒家園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講「修辦生涯規劃與行道人生」。感謝天恩師德,於天皇學院畢業之後,依然有機會線上共修,聆聽了彌勒家園曾執行長「修辦生涯規劃與行道人生」生命分享,深受啟發與感動。執行長自幼環境困苦,在困苦的環境中,造就了一位道場棟樑,誠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段話正是執行長生命歷程最佳寫照。執行長自勉願做一座橋,「我愿是橋,連接兩岸,讓人走過」。橋有小橋流水之小橋,讓人漫心愜意散步其上;橋也有磅礡急流上之堅固大橋,供千萬人流車流渡過。執行長實屬磅礡急流上之大橋,於娑婆世界,接引無量苦難眾生,由此岸到彼岸。

 執行長的生涯規劃,想必是上天的安排,為了造就一位道場棟樑,安排了一系列歷練的功課。從出生住在竹管屋,一家七口同住於一張床上,沒有浴廁、以煤油燈讀書、採草藥,想盡各種辦法賺到錢改善生活。後來搬家住在土角厝、讀放牛班、北上學素食、回家鄉以攤位賣素食、職場各種職務歷練、921房屋受損成了受災戶、社工歷練、韓國濟州島觀摩學習、南亞海嘯援助、家人身體狀況照護、家庭經濟負擔、澳洲、菲律賓、柬埔寨、雞足山等道場道務豐富的學習與歷練、伊甸農場開發。一路走來,唯有自己苦過,才懂得眾生的苦,才能懷有體貼眾生的慈悲心腸。想必執行長人生的歷練,是上天巧妙的鋪排,如今才能承擔起彌勒家園之慈悲聖業,為師分憂解勞,幫助眾生身心靈之安頓。

 「基金會叫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多麼震撼的一句話,為何如此聽命辦事呢?讓我豎起了耳朵仔細聆聽,後學聽到了一個重點!在伊甸基金會服務的時候,中心主任說:「在菜市場賣不完的菜,可以拿來伊甸基金會裡賣」,基金會除了安頓執行長的凡業,更關心到了執行長整個家庭的經濟需求。這一點,讓執行長感動到可以為伊甸基金會「全力以赴」。其實這一點也是我們成全道親人才的重點。我們對道親人才的關心成全,是否有體諒到他的生活與家庭,如果在這一個層面也盡心了,想必能夠感動更多的道親與人才盡心幫辦道場,更多的人才投入修辦道的行列。

 另聞韓國社福機構早在20多年前有待用餐、食物銀行等制度,社福機構拉近了與民眾之間的距離;道場目前以義理課程開班成全為主,若非上根者,求道之後,實在很難在一時之間,融入道場修辦學習。慈善功德會年終關懷活動於發放完物資,後續與民眾連結的機會不多,這是值得省思的。現今的時代因緣,要廣度有緣,接引眾生投入修辦道的行列,多元化方式的接引且長期的經營,是必須走的路。辦道的定義,除了傳道儀式中的辦道,也應當重視發展其他多元的接引方式,方能有更多的助緣幫助眾生真正的上岸,從此岸到彼岸,而不是停留在橋上或原點。皇母訓子十誡云:渡一個成一個方合母意,萬不可度上岸不把心操。多元接引成全的方式,是我們道場需再集思廣益用心之處。

 彌勒家園,長照大愿,廣設彌勒家園,招募長照人才--,相信彌勒家園擴建發展,未來必能造福更多的眾生,使眾生晚年身心靈得到安頓;但也期許這是階段性的彌勒家園;將來進一步實現彌勒祖師的人間淨土,人人健康,沒有病痛,清淨光明,人人都生活在歡樂的淨土裡,願這一天早日到來。

(中華民國111年5月22日壬寅年小滿,後學寫於磺溪塗葛崛港)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