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17【學生事務】【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產業尖兵試辦計畫」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南台科技大學112年度「3月推廣教育...
- 2023-03-17【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辦理「碳盤查管理師班」及...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3 GiC...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國科會修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國...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轉知-台灣首府大學「第十三屆教育行政與...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樹德科大112年校務研究專題講座【經濟...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112年研究參與者保...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學實踐研究北區基地辦理「教學實踐研究...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3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高雄大學辦理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
- 2023-03-17【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客家委員會即日起開放受理申請「112年...
- 2023-03-16:【秘書室】本校一貫道學系學士班113學年度停招規劃
- 2022-04-20:「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4月14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校長
- 2022-02-16:「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2月1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代理校長
- 2021-05-29:一貫道天皇學院因應新冠肺炎調整上課方式
- 2023-03-17:【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業年限屆滿...
- 2023-03-14:【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碩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日間部舊生註冊須知
- 2022-12-08:【教務處公告】本校111學年度第一學期休學期滿未復學之退學生名單
- 2022-08-25:【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2-06-17:【一貫道學系公告】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各學制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08:110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優良獎受獎名單
- 2022-05-09:【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棄選作業公告
- 2022-09-28:【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明道大學:『明道學術論壇』徵稿
- 2023-03-15:數位發展部「DNS公共政策研習營」活動資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徵稿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慈濟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43期徵稿公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12年度暑期大專院校學...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樹德科技大學校《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
- 2023-02-03:【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教學實踐研究區域基地計畫...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辦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學報》全年徵稿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投縣政府2023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徵選簡章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灣大學「第十九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產業尖兵試辦計畫」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南台科技大學112年度「3月推廣教育課程」招生資訊
- 2023-03-17:【推廣教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辦理「碳盤查管理師班」及「碳資產管...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3 GiCS 第3屆...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國科會修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國內研究生出...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轉知-台灣首府大學「第十三屆教育行政與課程教學學...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樹德科大112年校務研究專題講座【經濟與文化不利...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112年研究參與者保護倫理講習...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教學實踐研究北區基地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及...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3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甄選簡章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高雄大學辦理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學習成...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客家委員會即日起開放受理申請「112年客家新南向...
- 2023-03-17:【研發處公告】明道大學「2023教育與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
講座心得:修辦生涯與行道人生(2)
殷惠玲(碩專班110級)撰文
2022年4月27日(三)10:10-11:30,由曾麒祥執行長(彌勒家園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講「修辦生涯規劃與行道人生」。謝謝一貫道天皇學院安排這次的專題講座,藉著執行長的經驗分享,讓後學體會到:人有無限可能,不要侷限自己,懷著感恩心,開創自己屬道的人生。後學學習分享心得。
「我願是橋,連接兩岸,讓人走過,……有時候被踩會很痛,就像是風吹雨打一般,甚至被誤解等等,但我們就是連接兩岸,從此岸到彼岸,從社會大眾到道場,透過真誠的服務、提供素食的環境,讓阿公、阿嬤及員工,感受到愛,進而願意改變,開始學習吃素、求道、甚至清口茹素等等,更希望可以連接人間與天堂……」,執行長用他親身的經歷,透過這堂課娓娓道來,跟大家分享他的修辦生涯與行道人生。
「我願是橋……」這樣的慈悲心懷,從師尊、師母,前人輩、為道犧牲奉獻的前賢們,都展現了這樣無私奉獻的修辦精神,引領後學邁向修道的人生。但後學反思:真的因此珍惜了、效法了、精進了嗎?還是仍為一句不順心的話耿耿於懷,不肯放過自己、仍執著很多的擁有,忘了人都是孑然一身而來、空無一物離去。人生苦短、稍縱即逝,要珍惜得道、修道的因緣,積極把握每一個可以了愿的機會。
人生「要能發掘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自然能吸引跟我們一樣特質的人」,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邁向尋寶之路。
執行長回想幼年,一家七人擠在一張床上,沒水沒電的環境下,為了貼補家用,採藥草、砍樹、撿梅子、抓蝸牛……,只要有收入的活,都願意去做。我們眼中認為的「艱苦人」,在他回想起來,卻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老師的一句話提醒他:「若想改變家中的經濟宿命,就要繼續讀書」,因為相信、所以改變了他的宿命。堅定的信念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他說「不是看見,才相信;是相信,就能看見!」這讓後學聯想到一個典故:誠心持念六字真言的老婆婆,因為一念的至誠與專一不疑,讓她的生命綻放光明,印證了相信的力量。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個階段都有其價值」,執行長從開始經營小吃攤,開啟了吃素的因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句話,影響了未來學習的態度,不設限的人生,方有無限的可能。從馬文仲 (殘疾教師,見https://baike.baidu.hk/item/%E9%A6%AC%E6%96%87%E4%BB%B2/9679032)的故事啟發了想當志工、幫助更多人的心念,於是開始找社福相關工作,例如關懷獨居老人。曾經有一份教養院的工作,努力經營不到一年就擔任了院長職務,但輾轉得知經營者私下行為與社福形象不符,執行長毅然決定離職。回想起來這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時期,因為同時遭遇921地震家屋全倒、父親中風、年初結婚、年底生小孩等經濟壓力,雖然另外找到棺材工廠的工作,從教養院離職讓家人難以諒解。師尊說:如果在修辦的路上,沒有那麼多的考驗與人事困挫,又如何培養厚德與提昇心性呢? (《末後修辦指南 天然師尊叮嚀心語059》)
由於921地震,伊甸基金會來到了南投設服務站,執行長從棺材工廠離職來到伊甸基金會,促成了跟伊甸基金會15年的因緣。當時中心主任知道他白天工作、清晨賣菜,就叫他不要那麼辛苦,把賣不完的青菜帶來中心,主任會幫忙處理。執行長感覺伊甸不僅提供了一份工作,也照顧到家庭,讓他相當溫暖與感恩,所以不管基金會安排什麼工作都願意承擔,認真努力的開創新工作,並積極投入社福幫助更多人。
因執行長的用心與付出,基金會特別安排代表出席韓國濟州島觀摩社福志業,後續也安排前往南亞海嘯救災,並於民國97年接任宜蘭教養院院長與嘉義區區長。每週末需往返宜蘭,無法兼顧家庭,也讓他認識這輩子受用無窮的老師,感覺是(上天幫他)預備好了!一份感恩、自己願意,展開了多采多姿有意義的人生。
道場籌設彌勒家園長照機構初期,前輩曾詢問執行長承接的意願。當內心尚在猶豫、在佛堂懇求上天指引時聽到:「你若放不下這個,你就遇不到千千萬萬個。」回想這六年多來,如果當初沒下這個決定,也沒有機會親近大德 前人,在看到 前人海納百川的胸襟,也聽神威姑姑說「捨身容易、捨心難」時,忽然心開了、苦就散了。
最後執行長分享大德 前人的指導!
請示 前人慈悲:新加坡人、華文底子並沒有台灣深厚,何以他們修道比我們台灣虔誠?
前人慈悲:他們守法、單純、孝敬長輩(聽從長輩的話)好教導,還有師表!
再請示 前人慈悲:有人說道義是七分真理、三分因果。新加坡人是重真理或因果?
前人慈悲:重真理!重因果的人容易受業報身所拘,一旦不順遂就怨天尤人!
我們都往「有道的人生」這個方向邁進與努力,每個人的修道因緣不同,要走的過程、歷練也不會一樣,但如同執行長勉勵我們,要發掘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就能吸引跟我們一樣特質的人,進而找到志同道合的道伴,有信心相信、就能看見,即能發現「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