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提升語言力,培養就業力──海外華語教學經驗分享

  在這科技爆炸、網路普及的現代社會,雖說只要使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翻譯出各種國家的語言,但學習原本就是永無止盡的,何況多具備一種能力,對於未來的就業之路,就能夠擁有比別人更有競爭力的優勢。而語言本身就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橋梁,面對如今早已是天涯若比鄰、跨國互動的地球村時代,一貫道道場遍布世界各地,未來出國辦道、開荒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因此,學習當地語言、通曉多種外語,不僅可以拉近距離,提高道親的親近感,更重要的是突破語言隔閡所帶來的信賴感。簡言之,語言足以拓展視野,增添更多發展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前往海外道場幫辦,聖凡兼修,用當地語言進行溝通交流的同時,也能承擔華語教學任務,讓道親提高中文能力,進而認識傳統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

  為了讓大家瞭解海外華語教學的情況,增加未來職涯發展得更多可能,本學期學務處安排了一場職涯發展講座。十一月二十日上午10:00-12:00,邀請到洪銘謙老師(台灣泰國文化暨語言交流協會秘書長、彰化師範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師)蒞臨主講:「培養未來就業力-海外華語教學經驗分享」。洪老師暢談自身經驗,鼓勵大家勇於嘗試,創造個人價值,並強調除了英文,掌握在地語言也是相當重要的,讓同學們對培養就業競爭力,有更多的瞭解和思考。

  講座在情境教室舉辦。洪老師特地要求將座位圍成只有一排的口字型,讓主講者站在中間,老師和同學相對,老師一眼望去就可以看清楚四周的每位同學,而同學們也不用探頭探腦、扭動身體的找角度。一開始的調整座位,讓我們感受到洪老師對教學充滿濃厚的熱情。老師特別說明,TED演講的重點就是主講者,老師運用這種概念,教導我們想要成為主角,要懂得從當個觀察者開始,而視野的寬廣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洪老師除了介紹在泰國觀察到的華語教學現況,也分享學習語言的經驗和心得。專門教授泰語的洪老師,為什麼是泰語而不是英語呢?他解釋,因為學語言就跟交朋友一樣,跟英語不熟沒辦法當好朋友,那就找聊得來的朋友囉!況且要道傳萬國九州,那麼多人不可能每個人都會英語,所以要學會多種語言,不必只侷限在英語。擁有豐富經歷的洪老師,鼓勵我們看透事實的真相,踏出社會必須瞭解現實跟理想之間,想達到兩者平衡,將會是很大的挑戰。尤其在海外的傳道上一定會遭遇到困難,最大的困難是語言,傳道的對象不只是海外華人,更重要的是當地人。因此,培養語言人才,道務方能開展得更加順利。

  這次的講座對我來說很特別,是開啟新知識、新方向的一堂課。雖然整場講座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已經是受益無窮了。洪老師提到,在海外道場幫辦,通常待個一、二年時間,基本上就可以掌握當地的語言。因為身處陌生環境之下,尤其是風土民情、生活習慣不同的國外,要能夠順利生活、生存,需要聽得懂人家在說什麼,還要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對方知道。這種在異國生活一段時間的全語言學習模式,是有自主能力的人,或是很難靠自己學好語言的時候,可以採取的一種方法。畢竟在國外待得時間比較長,成效也會比較顯著。至於如果要在國內自學語言的話,一般人在二十五歲以前,不管是記憶或吸收等方面的狀態都比較佳,想學好自然也就相對容易得多。因此,洪老師鼓勵我們把握青春時光,趁著還具備年紀上的優勢,積極主動學習多種語言,讓自己將來能夠更具職場競爭力。(大學部二年級/孫湘報導)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