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藝術文化欣賞社:人文大師下午茶~茶道工作坊(大二/王柔方報導)

藝術文化欣賞社:人文大師下午茶~茶道工作坊

  新學期新氣象,藝術文化欣賞社的茶道工作坊開啟一系列新的活動內容。三月到四月間安排了三次課程。3/27第一次課程是讓同學們練習小壺泡法,並把自身所體會的美學與相關製茶文化相互分享給大家。美學不只是茶器上的,更多是屬於心靈上的體會。每個人喝茶的感覺都不同,會隨著體質和心情而有所改變。喝茶不分高貴貧賤,最重要的是喝茶的那顆心。

  4/10第二次課程是讓同學們練習透過眼、鼻、舌,來分辨六大茶類(紅茶、白茶、黃茶、綠茶、黑茶、青茶)。每種茶隨著採收部分、發酵程度、風乾或日曬程度,就會造就出不同的味道。例如:輕發酵的包種茶散發出青草茶的味道,中發酵的金萱茶帶有玉蘭花香、烏龍茶則是桂花香,重發酵的白毫烏龍有著蜜香,全發酵的紅茶會有糖香或蔗香。不同的味道,加上不同的心情,讓我們喝到的茶具有各種滋味,可能會澀、會苦、會鮮、會甜、會酸、會有不同的香氣,從中品味咀嚼,仔細分辨出茶的不同。

  4/24第三次課程主要講茶的歷史及神話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種茶的背後也有其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福頂白茶傳說,故事講述太姥山下一農家女子,為躲避戰亂逃至山中,棲身鴻雪洞,以種藍為生,為人樂善好施,深得百姓敬重,人稱藍姑。由於連年戰亂,附近村莊麻疹惡疾流行。一日夜裏,藍姑夢見南極仙翁,仙翁告知:鴻雪洞頂有一株兩米高的小樹叫「茶」,是當年給王母娘娘御花園運送茶種時不小心掉下的一粒茶種發芽長成的。「茶」的葉子曬乾後泡開水,便是治療麻疹的良藥。藍姑從夢中驚喜醒來,迫不及待地採下綠葉,曬乾後送到每個山村的村民手中。半個月過去,白茶果真起了神奇的治療效果,終於戰勝肆虐害人的麻疹。從此,藍姑精心培育這株仙茶,並教導太姥山的鄉親一起種白茶、採白茶、製作白茶。很快地,整個太姥山區就變成了茶鄉。晚年,藍姑在南極仙翁的指點下羽化成仙,人們感其恩德,尊稱她為太母。在香氣縈繞之中,聽著老師聊起這些故事,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茶文化的淵深博大和古樸有趣。(大學部二年級/王柔方報導)

 

捐款助學專區

系統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