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30【校外活動】【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成功大學外語中心辦理「大學雙語...
- 2023-03-30【校外活動】【教務處公告】轉知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舉辦校務研究專...
- 2023-03-30【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2023經典共讀線上講座--「楞嚴經」...
- 2023-03-29【其他公告】【圖書館公告】轉知交通部航港局編製之書籍「LIGHT...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轉知-112年度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獎勵補...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舉辦『2023 I...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臺北市立大學「112年度人體研究倫理線...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屏東大學「2023 音樂藝術與教學國際...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中華大學「2023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研究...
- 2023-03-28【其他公告】【研發處公告】「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徵稿啟事
- 2023-03-25【招生資訊】【教務處公告】本校1111學年度各學制招生簡章
- 2023-03-23【其他公告】【推廣教育中心】轉知-文藻外語大學推廣部提供英、日、...
- 2023-03-16:【秘書室】本校一貫道學系學士班113學年度停招規劃
- 2022-04-20:「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4月14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校長
- 2022-02-16:「秘書室公告」本校自111年2月1日起由唐宇岳教師擔任代理校長
- 2021-05-29:一貫道天皇學院因應新冠肺炎調整上課方式
- 2023-03-17:【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休學逾期未復學暨修業年限屆滿...
- 2023-03-14:【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1學期各班學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碩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3-01-05:【教務處公告】111學年度第2學期日間部舊生註冊須知
- 2022-12-08:【教務處公告】本校111學年度第一學期休學期滿未復學之退學生名單
- 2022-08-25:【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各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
- 2022-06-17:【一貫道學系公告】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新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17:111學年度第1學期日間部各學制舊生註冊須知
- 2022-06-08:110學年度畢業生成績優良獎受獎名單
- 2022-05-09:【教務處公告】110學年度第2學期棄選作業公告
- 2022-09-28:【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明道大學:『明道學術論壇』徵稿
- 2023-03-30:【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成功大學外語中心辦理「大學雙語教師 專業...
- 2023-03-30:【教務處公告】轉知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舉辦校務研究專題講座【運...
- 2023-03-23:【研發處公告】正修科技大學舉辦「2023生活創意與休閒運動管理...
- 2023-03-15:數位發展部「DNS公共政策研習營」活動資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徵稿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慈濟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學報》徵稿訊息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43期徵稿公告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12年度暑期大專院校學...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 2023-02-14:【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樹德科技大學校《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
- 2023-02-03:【教務處公告】轉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教學實踐研究區域基地計畫...
- 2023-02-03:【一貫道學系公告】轉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辦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
- 2023-03-30:【研發處公告】2023經典共讀線上講座--「楞嚴經」錄取學員名單公告
- 2023-03-29:【圖書館公告】轉知交通部航港局編製之書籍「LIGHTHOME:...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轉知-112年度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獎勵補助「客家學...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舉辦『2023 Intern...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臺北市立大學「112年度人體研究倫理線上教育訓練...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教育部「112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計畫」徵件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屏東大學「2023 音樂藝術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中華大學「2023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研究與創新研討會」
- 2023-03-28:【研發處公告】「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徵稿啟事
- 2023-03-23:【推廣教育中心】轉知-文藻外語大學推廣部提供英、日、韓、法、德...
- 2023-03-23:【推廣教育中心】轉知-中華民國應用商業管理協會『運動休閒行銷管...
- 2023-03-23:【研發處公告】轉知-成功大學舉辦「南區研究倫理聯盟課程」線上課...
- 2023-03-23:【研發處公告】陽明交通大學舉辦學術倫理教育演講活動
華語教學培力工作坊:唱歌學華語(碩三/林美珍報導)
華語教學培力工作坊:唱歌學華語
二十一世紀是華人的世紀,熱門的華語成為全球新寵,在世界各地缺少華語師資的情況之下,臺灣的華語師資培訓班更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於各大學院校。我們雖是一所剛成立不久的大學院校,亦積極投入培育人才,期待學生能夠承擔起語言文化教育的工作。本學期陸續邀請來自各地的華語文專業教師蒞臨學院指導。三月十二日邀請到空中大學的歐喜強老師,指導我們如何透過歌唱融入華語教學及語音教學、聲調練習等。後學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研習活動,第一次接觸到如此有趣的課程。一開始,老師問我們什麼是華語教學?「就是教華文」、「學習教漢語」、「課堂上說中文也是華語教學」、「對外國人來說是學習第二語言」,同學們競相回答,提出自己的想法。歐老師聽完後,以比較學術的說法解釋華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包含外國人及任何只要不是華語為母語者,當你在教她/他中文時,即是在做「華語教學」!我們頓時豁然開朗,原來如此才是對華語教學做出正確的詮釋。
我們應可理解,不管是臺灣或其他國家,從小至幼兒園,大至高中大學,唱歌學語言似乎從沒在課堂上缺席過。以認知心理學說法,歌唱學語言是結合左腦與右腦的學習,這既是有趣又是開發腦力的學習語言方式之一;對於學習者而言,它的好處就是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確實可記憶實用道地的詞彙,並使其參與目的語的文化背景,除此之外,歌唱學語言更能幫助學生改善發音問題、提升聽力更能培養語感,有利於操練語法句型。當外國學生學習華語時,常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感覺聲調很難、發不準確,特別是有聲調的國家語言,如泰國、越南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發音時,會用自己的聲調來模擬華語的聲調,如此這會比沒有聲調的學生更難糾正,因為他們已有既定的印象。雖然如此,但在歌唱之中都可被音高與歌聲取代,這就是歌唱學華語幫助學生調整他們音調的好處。
學習歌唱教華語之前,得先理解華語語音的結構:語音分為聲母(Initial)、元音/母音(Vowel)、子音/輔音(Consonant)、介音(Medial)、韻尾(Ending)、聲調(Tone),要發出一個聲音是由這些結構所組合而成。記得從小到大,老師只教學生唸,但從未介紹過語音結構,原來語音是這麼有深度組合結構的重要發音。歐老師並舉例解釋「強」字的語音結構:聲母是/ㄑ/,介音/ㄧ/、元音/母音是a(ㄚ)的發音、韻尾發音ng/ŋ/,經由老師的講解,感覺「語音」的發音真的很有學問。
我們應可理解,不管是臺灣或其他國家,從小至幼兒園,大至高中大學,唱歌學語言似乎從沒在課堂上缺席過。以認知心理學說法,歌唱學語言是結合左腦與右腦的學習,這既是有趣又是開發腦力的學習語言方式之一;對於學習者而言,它的好處就是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確實可記憶實用道地的詞彙,並使其參與目的語的文化背景,除此之外,歌唱學語言更能幫助學生改善發音問題、提升聽力更能培養語感,有利於操練語法句型。當外國學生學習華語時,常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感覺聲調很難、發不準確,特別是有聲調的國家語言,如泰國、越南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發音時,會用自己的聲調來模擬華語的聲調,如此這會比沒有聲調的學生更難糾正,因為他們已有既定的印象。雖然如此,但在歌唱之中都可被音高與歌聲取代,這就是歌唱學華語幫助學生調整他們音調的好處。
除上述的學習之外,更需將「聲調」(Tone)詳細說明,才能教會學習者的正確發音,因為在華語表達時,聲調有區別意義的作用,若學習者對聲調無法掌握,發出來的音將變得洋腔洋調,也將無法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所以聲調亦是重點學習。華語共有四個聲調:陰平聲(第一聲)、陽平聲(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外加一個輕聲,為了方便及簡化學習,在漢語拼音中的調值用數字1-4代表第一聲到第四聲,例如:媽(ma1)、您(nin2)、好(hao3)、靚(jing4),輕聲嗎(ma5)則用數字5表示。數字表示相對的音高,如:陰平聲(第一聲)為高平調,調形為(55),發音時聲帶繃緊(5);始終沒有明顯變化,保持高音;陽平聲(第二聲)為高升調,調形為(35),發音時,聲帶不鬆不緊(3),逐漸繃緊到最緊為止(5),聲音由不低不高到最高;上聲(第三聲)為降升調,調形為(214),發音時,聲帶從略為緊(2)開始,接著放鬆下來(1),稍微延長,再快速繃緊(4),發音過程中,聲音表現再低音階1-2度之間,其音長在四個聲調中為最長,調形準確描述為(214);去聲(第四聲)為全降調,調形為(51),發音時,聲帶從最緊開始(5)到完全放鬆為止(1),聲音由高到低,是四個聲調中最短的。
聲調發得準確,歌唱起來婉轉動聽,加上清楚表達詞義,易讓學習者融入歌曲的意境中,將能獲得有效的華語學習。但如何引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在歌唱教學中不可忽略節奏及文化的重要性。華語教師若能學習自己填上歌詞與音高,可以七言夾雜三言(三三七句是或六七韻句)填詞方式,歌詞貼近日常生活,以白話方式呈現,找到歌曲聲調相符的套用進去,如〈老鼠愛大米〉、〈愛相隨〉、〈用心良苦〉等,就是三三七句式的歌曲;另外閩南語也有韻句的歌曲,如〈三輪車〉、〈天黑黑〉都是可琅琅上口的歌曲,其節奏明快又帶有文化意境;還有較近現代的周杰倫的歌曲〈聽媽媽的話〉,歌曲節奏輕快,歌詞內容描述與母親的互動,貼近入常生活,這都是不錯的歌曲選材。華語教師以歌唱帶動融入華語教學,勢必對學生在記憶華語上大有助益。
這堂有趣又快樂的課程讓人大開眼界,原來在華語教學領域裡,所要的是多方位的學習,對於各學習細節講究細膩。感覺到要成為真正的華語教師,除了對華語文的教材教法、拼音、漢學、語言學、聲韻學和其他專業課程的熟悉外,對中華文化裡的詩詞、歷史、文學、書法及地方傳統習俗、風俗民情也需要相當的了解,這意味著還需更加用心學習。有志於對外華語教學的同學們,大家努力加油!(碩士生三年級/林美珍報導)
.jpeg)
.jpeg)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