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岳校長
一貫道天皇學院是師生們學習修行之處,道歌的創作是學院的一個嶄新嘗試,而寫作歌詞也可看成是發表自身對修道體悟的一種方式。由學校發行的道歌皆會以天皇學院為作詞人。
這是第一次後學就嘗試去寫導讀,歌詞導讀到底要如何寫呢?後學也不大清楚,也許是寫作詞者的創作心得、解釋歌詞的意思,或是寫歌詞中描述的意境、寫修行人的各種境界。但無論如何,後學都會寫盡心裡面想說的話。每個人對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各位對歌詞的解讀也會因人而異。這首歌詞沒有很深的意境,只是運用文字寫下個人對修道一些很簡單的認知。所以大家在閲讀這篇歌詞時,無需猜想歌詞中裡藏有深奧的道理,就照歌詞直觀的理解即可。
〈修〉這一首歌,是天皇學院的第四首創作(EP4)。一篇淺易的歌詞,為何後學還會為此撰寫導讀呢?因後學覺得〈修〉的歌詞是淺白易懂的,也適合作為後學的第一次撰寫導讀,希望大家不要見笑。
〈修〉的詞是用了最簡單的方法去排序,第二段就是第一段的重唱,歌詞的主題就放在中間與最後的那四句,是整首歌曲的中心點和靈魂。那四句是:
本性守住我是佛 天下為公我是佛
何須成道才算佛 放下執念即成佛
後學相信各位都能明白這四句的意思,就是直白的說本性守得住我已是佛了。可是,我們修道人,有多少真能始終都守得住自己的本性?即使中間有偏離,最後也還能回中的呢?這是一個反問自己的問題。一句聽起來簡易就能做到的事,大家都該自問,我們是否有將本性守住呢?
在天皇學院的學系辦公室裡,就會見到 前人老親題的墨寶──「天下為公」。「天下為公我是佛」這一句話,在我們生活中「最小我」的情節裡面,有幾位真能做到「天下為公」呢?舉例來說,在彌勒學園裡面偶爾可以看到一個現象 : 一個修道人當了一個學生或老師或是家長,身分角色改變了後,還能堅持「天下為公我是佛」嗎?會不會為自身或家人的權益,而忘了護持學院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使命嗎?這一點是後學在天皇學院裡面觀察到的狀況。
「何須成道才算佛」這一句話非常簡單,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成道才可以坐上我們的蓮位?才可成就仙、佛、聖 呢?我們有沒有想過,只要今天願意懺悔與改過自新,即可立地成佛呢?
「放下執念即成佛」是希望鼓勵修道人,只要放下我們的執念就可以成佛。舉例説明:在天皇學院內會有甚麼執念呢?後學不討論個人的修為,只說一修道人當了學生後,執念可能會是去與學校計較,理論種種問題:像是費用、學生權益、分數等事情,而忘了應以學院大局為重的宗旨。當了學生家長的,就會覺得我的孩子,現在做了學生,身為家長,就該去爭取孩子該有的權益,我們有繳學費的啊,所以權益一分都不能少。這些都是大家可以反思一下的地方。執念真的放下了嗎?角色的改變就能把我們對道場對修道的心態都改變嗎?願每一位真修人都能互勉而能立地成佛。感謝 天恩師德,感謝各位給後學學習的機會。